2016年已經悄然過去。站在新舊交替的節(jié)點上,我們可以對新的一年做一些規(guī)劃,特別是技師保底期間產生的管理問題如何處理?“要么不好好干,要么不聽管,頭疼死了”,這是每一位足療店老板或者足療經理人的心聲。今天正隆沙發(fā)分享如何跟技師談保底,7大策略讓你不再被動!
首先,我用最通俗的話來切入主題,先談保底:
1、新開店或老店遇到人員短缺時要有保底,但要確定一件事,不要常年保底。人家優(yōu)秀的技師也不靠你保底過日子,反而,在常年保底的店里,原本優(yōu)秀的技師點鐘、銷售積極性都不太高。
2、假如市面的保底工資是5000,那你要做一下選擇:是要用10萬投入,找20個保底5000的技師,還是說找16個可以挑戰(zhàn)6000工資底線的。以目前店里的運轉情況,你實際需要多少人?換句話來說,就是你要決定先要量再要質,還是先要質再要量。
我舉個例子,有一位客戶開了一個1800平的新店,每天上客70位不到,技師養(yǎng)了40多個,每月凈虧損15萬。面臨年關,這家店的老板也不想進行人事調整。他一直說:“生意肯定會好起來的”,問他具體營銷策略是什么,他卻是一頭霧水。在沒有充足的市場分析、營銷策略的導入、客戶體系規(guī)劃的支撐下,這種局面是必死無疑的。
3、如果不想用高于市場保底價格招人的話,就要多展示一些福利,并要直接說清楚。其實,保底每月多給800,跟你平常多投入200-300的福利發(fā)放,沒有太大的差別,反而經常能領到福利的員工更穩(wěn)定。有些店不是提出,只要你在這上班,店里就每月給你父母寄存200元“養(yǎng)老金”嗎?錢花的不多,但員工心是暖的。還有就是一定要有獎勵機制,除去薪酬提成外,技師的日常福利、學習發(fā)展、生活環(huán)境、人際關系、個人貢獻、團隊貢獻、晉升渠道、企業(yè)文化等,都要建立完整的獎罰體系。作為一名普通技師或員工,他不僅想要多賺錢,更想能夠得到發(fā)展、受到更多的關注。
有人說90后技師,不好管,其實是我們對人家的“關注”少了。不要總覺得,你該拿多少錢我就給你多少錢,還一天到晚嫌這不好、那不好的。其實,她們更想得到的是除了錢以外的關愛、發(fā)展、未來的通道。這些如果一直做不到,再高的保底也留不住人,其實這也是足療技師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。
4、假如,有些店直接開保底1萬,跟你搶人你咋辦?在有些地方就有這例子。結果呢?只會兩敗俱傷,本來兩家都活的好好的,員工也并不是誰給的錢多,就一定往誰家去。大部分人,還是先考慮在你這好不好,其次,再考慮錢能不能掙到。不要跟我談你是怎么招人的,談談你想怎么留人。通過店里的薪資體系、獎勵機制、培訓辦法、晉升渠道、團隊凝聚這幾方面下功夫。